一個人的能量需要量取決于年齡、性別、身高、體重、身體活動水平等許多因素。食不過量就是每天攝入的各類食物所提供的能量,不超過也不低于能量需要量。做到食不過量,需要先糾正以下三個錯誤做法。

錯誤做法一

減重時控制飲水量


我們很多時候分不清是餓了還是渴了,在三餐之外的時間,特別想吃東西的時候先喝一杯水,通常能緩解餓的感覺。每天堅持喝足夠的水(不包括食物中的水,每人每天需額外攝入水1500~1700毫升),能幫助控制食欲。飯前半小時內喝一些水,或者吃飯前喝點湯,可以增加飯后的飽腹感。更重要的是,對于需要減重的朋友來說,脂肪代謝需要大量的水分參與,更應該多喝水。


錯誤做法二

狼吞虎咽式進餐


已有研究表明,吃東西速度快的人更容易胖。這是因為當你吃得太快的時候,大腦來不及接收到已經飽了的信號,等真覺得飽了的時候已經吃撐了。而且如果你一邊工作、看劇,一邊吃,會吃得很多還沒滿足感。

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能夠控制食欲的方法——正念飲食。簡單來說,就是在吃東西的時候,把自己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吃這件事上,靜下來仔細體會當下食物的香氣、溫度、滋味,以及添加了哪些調味品等,覺察身體發(fā)出的信號:饑餓感是否下降,是否開始感受到飽了,現(xiàn)在幾分飽。只要多次刻意練習,就能重新建立自己和身體的聯(lián)結,做身體真正的主人,做到食不過量。


錯誤做法三

暴飲暴食+催吐


有一些朋友想過過嘴癮,然后再催吐。其實,殘酷的真相是,在你把食物吐出之前,身體已經吸收了一部分能量。更重要的是,催吐不僅不能減重,還會對身體造成一系列傷害:反復催吐的人,臉部兩側的腮腺、下頜下腺會腫脹,導致臉變得寬大;在催吐時,胃酸可能會腐蝕食管、聲帶、牙齒等;劇烈嘔吐可能引起食管內壓急劇上升,導致食管破裂穿孔,可能引起縱隔感染;經常催吐還會引起營養(yǎng)不良,電解質紊亂。